电话:+086 123456
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公示环评文件下载_环评哥

500kV德宏至兰城线路工程

云南省 - 昆明市 - 盘龙区
|
D442电力供应
赵治钦 联系方式未公开,请点击查看 查看
张义烽 联系方式未公开,请点击查看 查看
项目基本信息
建设项目名称:
500kV德宏至兰城线路工程
项目类别:
D电力_热力_燃气及水生产 - D44电力_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D442电力供应
项目地址:
项目总投资:
46394 万
项目环保投资:
1344 万
环评审批编号:
云环审〔2022〕2-26号
排污许可编号:
批复日期:
2022-09-13
审批机构名称:
验收检测单位:
验收检测单位代码:
91420106303648285J
验收开始日期:
2024-08-19
验收结束日期:
2024-09-13
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914200001775634079
验收意见名称:
20240919154919564_500kV德宏至兰城线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pdf 查看
验收报告:
20240919155519141_500kV德宏至兰城线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pdf 查看
验收公开载体:
http://www.yn.csg.cn/Y6cgimjj1t_QY0TjsyVQEmBAr2jVO0fnlqggcKyuiJsiZaNAMYMuXdDi0rizxy7%2B?encrypt=1
调试开始日期:
2024-03-01
调试结束日期:
竣工日期:
2024-03-01
营业单位代码:
9153310077858182XN、91530500772680130U
营业单位名称: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保山供电局
行业类别年:
2021
行业类别代码:
161
行业名称:
输变电工程
最终行业代码:
D4420
最终行业名称:
D4420-电力供应
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500kV德宏变电站本期在站区东侧部分围墙加装隔声屏障,围墙与屏障总高7m(围墙高2.5m、声屏障高4.5m)、长210m,在站区南侧部分围墙加装隔声屏障,围墙与屏障总高5m(围墙高2.5m、声屏障高2.5m)、长50m。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500kV德宏变电站本期在变电站内东侧及南侧部分围墙旁新立钢架架设隔声屏障,其中东侧围墙旁的声屏障高7m、总长210m,南侧围墙旁的声屏障高5m、总长50m。 500kV德宏变电站厂界昼间噪声监测值范围为40.2~47.8dB(A),夜间噪声监测值范围为39.3~45.4dB(A) 达标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废旧蓄电池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废旧蓄电池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已落实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1、避让措施 (1)施工活动组织 严格按照施工红线进行施工,尽量避免对林地造成破坏。施工人员活动及材料运输,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范围实施,避免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在农田立塔时,可充分利用村村通道路以及田间小道;在林地立塔时,可利用山区防火林带、邻近线路检修道路等。 (2)做好施工沿线水体保护 做好施工污水的处理工作,不能随意排放至水体中,并禁止将施工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施工材料的堆放也要远离水源,尤其是粉状材料与有害材料,运输材料时也要注意不能被雨水或风吹至水体中,以免动植物生境造成污染。 (3)合理安排,科学组织施工 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外出觅食,正午休息。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按照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活动。夜间是部分林中兽类、鸟类觅食活动时间,他们对噪声、振动和光线比较敏感,林区段施工不在夜间进行。施工过程中可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利用保护管理站成立野生动物救护点,发现受伤的保护动物及时送至救护点,对受伤的动物展开救助。 (4)强化对工程临近的金荞麦、红椿、喜树、高山榕的施工组织、方式制定 1)建议在将临近金荞麦1km的区域设置警示牌,并在金荞麦的道路边设置警戒线,提醒施工人员和车辆注意避让和保护金荞麦,以免对金荞麦造成误伤。 2)建议在喜树和红椿的路段设置警戒线,保护红椿和喜树。 3)在工程施工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对涉及金荞麦、红椿、高山榕路段要特别注重文明施工。 (5)强化对工程临近的竹箐打雀点的施工组织、方式制定 1)在临近竹箐5km范围内的施工活动避开鸟类迁徙的高峰期(3月末~4月初、10月份)。 2)采取低噪声设备、禁止夜间施工、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严禁捕杀鸟类、偷猎鸟蛋等行为)等同步措施。 3)运行期,该段线路应该加强施工巡视,若发现受伤鸟类,应及时送往当地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救助措施。 2、减缓措施 (1)合理开挖,保留表土 项目施工前应对工程占用区域可利用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堆存,加强表土堆存防护及管理,确保有效回用。 在林地、耕地较为集中分布的区段立塔施工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暂时保存表层土用于今后的回填,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利于植被的恢复,临时表土堆场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如在山坡、山脊设置塔基时应注意保留林下表层土;在农田位置设置塔基时,保留农田的表层土。 对于需要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设置塔基的区域,施工时及时在坡脚处设置草袋挡土墙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2)减少生态扰动 施工过程中,采取绿色施工工艺,减少地表开挖,合理设计高陡边坡支档、加固措施,减少对脆弱生态的扰动。材料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少量沙石、水泥洒落,施工场地也会产生部分建筑垃圾,因此在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清除各种残留的建筑垃圾。 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猎杀兽类、鸟类和捕蛇捉蛙,施工过程中遇到鸟、蛇等动物的卵应妥善移置到附近类似的环境中。为消减施工队伍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要标明施工活动区,严令禁止到非施工区域活动,尤其要禁止在非施工区点火、狩猎等。施工期间的噪声问题要从源头上把握,工程施工设备的选取上要选址噪声较低的型号,并合理安排强噪声施工行为的时间,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线路经过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勐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和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临近区域时,应严格限制施工活动范围;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避免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3)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可利用工程建设的机会,尤其是对塔基开挖区域等存在的鬼针草、一年蓬、小蓬草、垂序商陆等外来入侵植物,可采取连根铲除的方式进行破坏。同时采用本土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 (4)防止病虫害爆发 木质用材进出松林分布区时要进行严格检疫,避免松材线虫病虫害爆发;工程占地区砍伐的云南松林木要及时销毁,避免传播病虫害。 3、修复措施 (1)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根据现状所述,工程评价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草丛和农业植被,因此,在植被修复过程中,必须尽量保护施工占地区域原有体系的生态环境,尽量发展以针叶林、竹林、灌草丛植被为主体的陆生生态系统。 (2)保护生物多样性。植被修复措施不仅考虑植被覆盖率,而且需要在利用当地原有物种的情况下,尽量使物种多样化,避免单一。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扩散。在原生境下有分布外来物种的情况,需对已有的外来物种进行铲除,并针对其入侵机制对土壤等生境进行改良,保证植被修复的效率。 4、补偿措施 (1)估算生态补偿费用以开展相关生态保护工作,使本工程建设及运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尽快得到恢复。 (2)依托本工程建设单位作为补偿主体,划定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的相关费用 (3)以资金方式补偿,保障生态环保工作的实施效果。 5、管理措施 (1)积极进行环保宣传,严格管理监督。 施工前应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施工期严格施工红线,严格行为规范,进行必要的管理监督,禁止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 (2)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火灾。 在林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段,在工程建设期,更应加强防护,如在施工区及周围山上竖立防火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吸烟,巡回检查,搞好消防队伍及设施的建设等,以预防和杜绝火灾发生。 1、避让措施 (1)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红线进行施工,避免了对征地外林地造成破坏。施工人员活动及材料运输,严格按照划定的施工范围实施,未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在农田立塔时,充分利用村村通道路以及田间小道进行建材的运输;在林地立塔时,充分利用山区防火林带、邻近线路检修道路等原有道路进行运输。 (2)经调查,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现场施工洒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施工废污水未直接排入水体。施工材料均选择在远离水体的一侧堆放,并对粉状材料采取了加盖篷布等措施。 (3)施工单位合理规划了施工方式和时间,未在夜间施工,高噪声的作业也避开了晨昏和正午时间,有效减缓了对周边野生动物的惊扰。 (4)对重要物种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1)施工单位在临近金荞麦区域设置警示牌,提醒施工人员和车辆注意避让和保护金荞麦,工程建设未对周边的金荞麦造成损伤。 2)在喜树和红椿的路段设置警示牌和警戒线,工程建设未对周边的红椿和喜树造成损伤。 3)经调查,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环保培训及普法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对涉及金荞麦、红椿、高山榕路段特别注重了文明施工,工程施工未对周边重要物种造成损伤。 (5)对工程临近的竹箐打雀点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1)本工程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3月投入调试,施工单位合理的安排了施工工期,施工活动避开了在鸟类迁徙高峰期。 2)施工选择了低噪声设备、未在夜间施工、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施工过程中未发生捕杀鸟类、偷猎鸟蛋等的事件。 3)运行期,该段线路应该加强施工巡视,若发现受伤鸟类,应及时送往当地林业主管部门,采取救助措施。 2、减缓措施 (1)项目施工前应对工程占用区域可利用的表土进行了剥离,表层土与下层土单独分类堆存并加强了表土堆存防护及管理,施工结束后表土用于施工场地的回填。 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设置塔基时,施工单位在坡脚处设置草袋挡土墙挡护,施工后在坡面种植草本植物加以防护,减少了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2)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绿色施工工艺,优化施工范围,合理设计高陡边坡支档、加固等措施,减少了对脆弱生态的扰动。运输车辆采取减速慢行及加盖篷布等措施,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物料的洒落;施工单位安排专人对施工场地进行了清扫,产生的建筑垃圾在工程完工后均及时的统一清运至制定地点消纳处理,现场未发现残留的建筑垃圾。 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环保培训,施工过程中无施工人员猎杀鸟类和捕蛇捉蛙的行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选用了低噪声设备,优化了施工布置,严格划定施工范围,施工人员未进入施工区域外的区域活动,减缓了对野生动物的干扰。施工单位合理安排了工期,未在夜间进行施工,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线路经过南底河国家湿地公园、勐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和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临近区域时,严格限制了施工活动范围,未发生越线施工的事件;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用地进行了植被恢复,未对生态敏感区产生不利影响。 (3)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宣传教育,帮助施工人员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识别,施工过程中对征地范围内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铲除,在施工结束后选用了本土优势物种进行了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本工程的建设未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 (4)木质用材进出松林分布区时对其进行了严格检疫,避免松材线虫病虫害爆发;工程占地区砍伐的云南松林木统一进行了销毁,避免了病虫害的传播。 3、修复措施 (1)经调查,施工单位在对临时用地进行植被恢复时优先选用了本地优势物种将占地区域恢复至原有生态体系,现场调查期间植被恢复情况良好。 (2)施工单位在植被修复时针对原有的用地性质选取了不同的物种当地优势物种进行植被恢复,现场调查期间植被恢复情况良好。 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扰动对占地范围内的外来物种进行了铲除,防止了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 4、补偿措施 (1)前期设计过程中结合环评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预留了充足的生态补偿恢复费用,工程施工结束后第一时间对施工扰动的区域进行了植被恢复。 (2)依托本工程建设单位作为补偿主体,划定了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的相关费用。 (3)建设单位提供了充足的环境投资,用于保障环保工作的实施效果。 5、管理措施 (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印发了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环保宣传教育,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红线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没有破坏植被的情况发生。 (2)施工期对林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段,加强了防护,在施工区及周围山上竖立防火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场地内吸烟,安排专人巡回检查,本工程建设期未引发森林火灾。 已落实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①事故油池:500kV德宏变电站在本期扩建的高压电抗器下方设置铺设有卵石层的贮油坑(容积为35m3),并通过地下排油管道与事故油池相连。 ②危废暂存间:500kV德宏变电站站本期在主控楼内设置1间危险废物暂存间(长3m、宽5.1m、高3.8m)。 ①事故油池:500kV德宏变电站在本期扩建的高压电抗器下方设置铺设有卵石层的贮油坑(容积为40m3),并通过地下排油管道与事故油池相连。 ②危废暂存间:500kV德宏变电站站本期在主控楼内设置1间危险废物暂存间(长3m、宽5.1m、高3.8m)。 已落实
相关项目

500kV隆阳(保东)输变电工程

云南省 - 昆明市 - 盘龙区

500kV德宏至兰城线路工程

云南省 - 昆明市 - 盘龙区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

行业:D442电力供应
地区:云南省 - 昆明市 - 盘龙区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至朋友圈
↑微信扫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