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废水:施工区设置含油废水处理设施,油水分离后,水回用,油外运。基坑排水自然沉淀后,排出的水用于混凝土养护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用水。混凝土拌和冲洗养护废水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处理系统设沉淀池,中和池和清水池。混凝土拌和、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中和处理后回用。生活区设置防渗厕所。防渗旱厕定时消毒、挖掏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对施工人员作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施工期间禁止在河道内冲洗车辆和清洗机械设备。各类废污水处理设施底部及四周进行有效防渗。 | / | 经调查走访,项目施工期对各类废水处理设施底部及四周进行了有效防渗,并在工程结束时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恢复。废水实现了最大程度地回收再利用,分离的废油已全部外运,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 /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大气:物料在装卸、运输、存储时均应密闭进行,运输土料时应加盖苫布或适当加湿;交通道路要定期洒水;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每个混凝土拌和系统均设砼拌和系统屏蔽棚。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 经调查,项目护岸工程施工期引起的扬尘污染较小。项目施工期在物料装卸、运输、存储时均采取密闭进行方式;运输土料时加盖苫布或适当加湿;交通道路做到定期洒水,因施工引起的扬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项目还加强了设备维修和保养,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程车辆尾气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 | 河东村: E128°1'37.729",N46°57'55.645"。2024年7月24日至2024年7月25日,连续2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采用低噪声、环保型设备,选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施工机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安装消声管、消音器等降低固定设备的噪声;车辆经过村镇时减速,禁止鸣笛;夜间禁止施工,因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确需进行夜间施工的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且必须严格按照《夜间施工许可证》许可时限和许可范围进夜间施工许可证行夜间施工;给从事高噪声施工活动的人员配备噪声防护用具。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经调查走访,项目主要施工区采用低噪声、环保型设备,选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施工机械;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安装消声管、消音器等降低固定设备的噪声;车辆经过村镇时减速,禁止鸣笛;夜间禁止施工。项目对噪声的处理措施正确有效,没有对附近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 河东村: E128°1'37.729",N46°57'55.645"。2024年7月24日至2024年7月25日,监测2天,昼夜各1次。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固体废物:施工区开挖废弃方临时堆置在堤后0.3km范围的暂存场内,堆高5m,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进行综合利用。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箱,垃圾运输车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及时转运到所在垃圾处理厂;垃圾桶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蚊、蝇等传染媒介孳生。 | 经调查走访,施工生活区设置了垃圾箱,垃圾运输车按时收集生活垃圾,及时转运到所在垃圾处理厂。项目固体废物处理得当,没有对项目所在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完工后施工临时占地要恢复为原有植被,表层土壤单独存放,按顺序回填覆盖; ②施工结束后,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将予以拆除,并进行场地平整。 ③景观保护及绿化。 | 本项目临时占地主要为旱田,施工结束后,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已拆除,并进行场地平整,表层土壤已按顺序回填覆盖。随着春播的结束,农田已完成复垦和实现植被恢复。绿化工作经完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