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依托厂区原有雨污分流系统,员工使用厂区原有旱厕及集粪池,少量生活废水依托厂区原有2m³沉淀池处理、3m³收集设施收集,然后回用于厂内菜地浇灌或洒水降尘等,做到不外排(注:待园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成后,根据管理部门要求及本厂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入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 /(不外排) | 依托厂区原有雨污分流系统,员工使用厂区原有旱厕及集粪池,生活污水依托厂区原有2m³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厂区内菜地浇灌或洒水降尘(雨季回用不完时依托厂区原有3m³收集桶进行收集待晴天回用),由于水量较小可全部回用,不外排。(注:经调查,原甸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虽已建成,但运行不稳定,且本项目仅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厂内菜地及绿化带可将其全部消纳,而接管排入及处理方案经济可行性较低,因此建设方综合考虑后,未将本项目污水排入园区污水处理站。) | /(不外排,因此未进行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①封闭破碎,并设一套布袋除尘器对生产过程工艺粉尘进行收集处理;②上料绞龙(粉料输送带)为封闭式,对粉料暂存点进行封闭,对粉碎机的粉料出料口、制粒机的粉料进料口设置围挡降尘设施;③生产设备、物料堆放均应位于封闭车间内,严禁露天生产或堆放,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粉尘;④成品输送带散落的碎屑及粉尘应及时清扫收集,减少扬尘;⑤对厂区及时进行清扫,保证厂区良好通风。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二级标准的无组织排放限值标准 | ①封闭破碎,并设一套“旋风+布袋除尘器”对破碎过程工艺粉尘进行收集处理;②上料绞龙(粉料输送带)为封闭式,粉料暂存点设于车间内,对粉碎机的粉料出料口、制棒机的粉料进料口设置扎紧布袋进行降尘;③生产设备、物料堆放均应位于封闭车间内,严禁露天生产或堆放,尽量减少无组织排放粉尘;④成品输送带散落的碎屑及粉尘应及时清扫收集,减少扬尘;⑤对厂区及时进行清扫,保证厂区良好通风。 | 2023年12月28~29日,中佰科技(云南)有限公司针对本项目无组织废气进行了监测,在厂界上风向布设1个监测点,下风向设3个监测点,共设4个监测点位,有效连续监测2天,每天取3个样,监测因子为颗粒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①封闭厂房,高噪声设备基座减震;②合理布局,保证厂界噪声达标排放;③加强运输车辆管理,要求在厂区内减速慢行,外部运输遇敏感点应减速禁鸣;④严格执行一班制生产制度,禁止夜间生产。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限值 | 采取的降噪措施主要是对产噪较大的设备基座进行固定以减振,通过封闭车间墙体或其他围挡设施隔声降噪,加强车辆管理、减速慢行以降低运输噪声;严格执行一班制,夜间不生产。 | 2023年12月28~29日,中佰科技(云南)有限公司针对本项目噪声进行了监测,在项目厂界东(1#)、南(2#)、西(3#)、北(4#)各一个点,共设4个监测点位,连续监测两天,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监测因子为等效连续A声级。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①人工去杂产生的杂质应分类收集,可回收的定点暂存于厂区并及时外卖处理,不可回收的应进入厂区原有封闭垃圾桶收集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②布袋除尘器收集粉尘应定期清理,清理后直接回用于生产,不外排;③成品输送带的生物质碎屑应每日清扫收集后直接混入原料中回用于生产,不外排;④生活垃圾依托厂区原有垃圾桶进行收集,然后委托大仓镇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 ①人工去杂产生的杂质应分类收集,可回收的如塑料、纸板、废铁等定点暂存于厂区并及时外卖处理,不可回收的进入厂区原有封闭垃圾桶收集并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②除尘器收集粉尘定期清理,清理后直接回用于生产,不外排;③成品输送带的生物质碎屑每日清扫收集后直接混入原料中回用于生产,不外排;④生活垃圾依托厂区原有垃圾桶进行收集,然后委托大仓镇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①按照本环评所提环保措施切实做好污染防治,尤其应加强粉尘治理,避免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②加强项目所在区域绿化带的种植及管理,达到美化环境、降低污染的目的。 | ①经调查,本项目建设方已按环评所提环保措施切实做好污染防治,粉尘、噪声等均可达标排放,未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②已在厂区内合理种植绿化带,并进行维护管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风险防范技术措施:①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投入使用,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总体布局、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措施,落实防火水源和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重点规划布置各区间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应急池等;②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设置车间的电气线路,按规范要求选用照明灯具,库房,配电线路与货垛之间应按规定的要求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不得在堆垛上方架设临时线路,定期对厂内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护;③加强对除尘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其能正常运行,并加强车间的清扫及通风,避免粉尘大量聚集达到一定浓度而引发爆炸;④以需定产,尽量减少原材料及成品的堆存,避免大量堆存增加风险隐患;⑤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车间内禁烟,严禁使用明火;⑥应制订火灾扑救预案和人员疏散方案,并定期组织训练,保证发生火灾时,能迅速采取对策,防止造成群死群伤、损失巨大的恶性后果。(2)环境风险应急措施:①除尘设施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检修,必要时停产,待检修完成方可开工生产;②火灾事故发生时,及时消灭初期火源,火势较大时应及时报告相关消防、公安部门协助灭火,疏散人员和物资,尽量减小损失;③消防废水应进行引流收集,处置过程中应关闭雨水排口、污水排口,避免未经处理的消防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及地表水体造成污染,需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④火灾事故较严重时,应指挥现场及周围人员撤离事故区,根据现场风向制定撤离路线,避免发生吸入烟气中毒事故。 | (1)风险防范技术措施:①本项目已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投入使用,建筑物的总体布局、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措施等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防火水源充足、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有保障,周边无环境风险目标,已合理设置消防通道等;②已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设置车间的电气线路、选用照明灯具,库房、配电线路与货垛之间均已按规定的要求保持足够的防火距离,未在堆垛上方架设临时线路,安排专人定期对厂内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护;③安排专人定期清理除尘器布袋、维护除尘设备、清理车间粉尘,车间通风良好,避免了粉尘大量聚集达到一定浓度而引发爆炸;④合理安排生产,以需定产,车间内原料及成品堆存量均不大;⑤定期进行安全环保培训,车间内禁烟、严禁使用明火;⑥车间内要求严禁烟火,定期对本项目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制定防火措施、规划疏散路径并向员工进行普及,要求其掌握防火、灭火、疏散撤离等技能。 (2)环境风险应急措施:①经调查,本项目在除尘设施发生故障时,已及时停产检修,待检修完成后方继续开工生产;②定期进行安全培训,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学习灭火设施使用方法,以确保火灾发生时,员工可及时进行处置,当火势较大时将及时报告关消防、公安部门协助灭火,疏散人员和物资,尽量减小损失;③计划发生火灾时,将消防废水引流收集至本项目废水收集池,处置过程中关闭雨水及污水排口以避免消防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及地表水体造成污染,收集的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④定期对本项目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制定防火措施、规划疏散路径,要求员工掌握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技能,以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