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沥青 拌合楼废气处理设施 | 沥青拌合楼废气中颗粒物、SO2、NOx根据环评批复要求排放执行《平凉市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平大气治理领办发〔2020〕1号)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30mg/m3、200mg/m3、300mg/m3要求,沥青烟、苯并[a]芘有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 二次燃烧+重力除尘器+布袋除尘器+30m排气筒 | 颗粒物最大排放浓度28.2mg/m3、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92mg/m3、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浓度63mg/m3,检测结果均符合《平凉市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平大气治理领办发〔2020〕1号)的排放浓度限值要求,沥青烟最大排放浓度5.03mg/m3,苯并芘最大浓度2.9×10-5mg/m3,检测结果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2 | 导热油炉废气处理设施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低氮 燃烧+15m排气筒 | 导热油炉废气中,颗粒物最大排放浓度10.2mg/m3,二氧化硫最大排放浓度8mg/m3,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浓度85mg/m3,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表2中规定的新建燃油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 达标 |
3 | 上料仓废气处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布袋除尘器+15米排气筒 | 上料废气中,颗粒物最大排放浓度8.4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4 | 储罐区废气治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活性炭吸附箱+水喷淋系统+15米排气筒 | 储罐区废气中,沥青烟最大排放浓度5.41mg/m3,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32.2mg/m3,苯并芘最大排放浓度4.1×10-5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规定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治理设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标准 | 基础降噪,隔声罩等 | 验收监测期间,该项目四周厂界昼间最大噪声测定值57.8(A),夜间最大噪声48.9,厂界四周噪声值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收集的粉尘、机修废机油和废活性炭。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往附近乡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直接通过管道回用于生产;滴漏的沥青和残渣集中收集后混合于沥青生产中,不外排;机修废机油、柴油贮罐残渣、隔油沉淀池浮油渣、废油桶及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收集后分类暂存于20m²的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废导热油由具备资质的厂家按更换周期上门回收,不暂存。 | 项目生产过程中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往附近乡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直接通过管道回用于生产;滴漏的沥青和残渣集中收集后混合于沥青生产中,不外排;机修废机油、柴油贮罐残渣、隔油沉淀池浮油渣、废油桶及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收集后分类暂存于10m²的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废导热油由具备资质的厂家按更换周期上门回收,不暂存。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运营期存在一定环境风险,建设单位要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经生态环境部门备案,贮存足够的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有效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要认真抓好污染防治设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 项目生产过程中风险单元附近贮存有足够应急物资,建设单位已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