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油池(5m3)+污水处理站(90m3/d)、利用调节池兼作事故应急池(有效容积30m3)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表2预排放标准 | 隔油池(5m3)+污水处理站(90m3/d)、利用调节池兼作事故应急池(有效容积30m3)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站进行加盖处理,定期投放除臭剂,加强曝气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 污水处理站进行加盖处理,定期投放除臭剂,加强曝气 | 正常 | 达标 |
2 |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每天进行消毒处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 《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22)表2新建无组织排放限值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排放限值 |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每天进行消毒处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 正常 | 达标 |
3 | 中型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楼顶1.5m排放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型排放标准 | 中型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楼顶1.5m排放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院区四周设置围墙利用墙体阻隔降低噪声、院区设置绿化区域、进行基础减震、合理进行平面布局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院区四周设置围墙利用墙体阻隔降低噪声、院区设置绿化区域、进行基础减震、合理进行平面布局 | 正常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为了防止运营期地下水、土壤污染,本次评价要求项目区内分重点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两个区域采取防渗措施。 1)重点防渗区域防渗措施 本项目重点防渗区域主要为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站、隔油池,应采用混凝土浇筑+铺设HDPE防渗膜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同时加强项目污水收集设施、污水管接口的检查和维护,防止污水渗漏引起地下水污染。 2)简单防渗区域防渗措施 除重点防渗区域和绿化区以外为一般防渗区,地面硬化即可。 | 1)重点防渗区域主要为医疗废物暂存间、污水处理站、隔油池,已采用混凝土浇筑+铺设HDPE防渗膜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同时加强项目污水收集设施、污水管接口的检查和维护,防止污水渗漏引起地下水污染。 2)简单防渗区域均已做地面硬化。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垃圾存放点,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示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后定期交由普安县利盈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泥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掏运走;隔油池油污及餐厨垃圾委托相关单位清掏运走。 |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至垃圾存放点,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示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后定期交由普安县利盈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污泥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掏运走;隔油池油污及餐厨垃圾委托相关单位清掏运走。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无 | 加强厂区绿化,其余区域做硬化处理,污染物达标排放。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污水事故排放 医院废水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和多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物质,医院污水处理站一旦发生事故时,污水直接外排,将对受纳污水处理厂(晴隆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行造成冲击,若晴隆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无法处理达标排放,将对受纳水体水质造成污染。 对于医院污水处理站的密闭系统,应配置监测、报警装置,并制定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中12.4.1“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应设应急事故池,以贮存处理系统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医院污水。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应急事故池容积不小于日排放量的100%,非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事故池容积不小于日排放量的30%”,项目废水日最大排放量为81.21m3,项目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前端设置有一座容积为30m3的调节池兼做事故应急池,可满足事故状态下废水日最大排放量的30%(24.36m3)的废水暂存量。 针对医疗废水事故排放所产生的风险,建议项目利用调节池进行处置,并配套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管网和切换系统,以应对因管道破裂、泵设备损坏或失效、人为操作失误等事故,确保发生事故时的受污染消防水全部收集至调节池,待事故结束后妥善处理。当医院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排放时,采取污水经收集排入调节池暂存,调节池中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晴隆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由于本项目废水属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消毒工艺,工艺成熟,一般不会发生事故,即使发生事故情况下,一般2~5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检修并重新投入使用,本项目事故排放情况下调节池收集加大消毒剂量后经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够有效地消除事故情况下的污水污染。 2)医疗废物泄漏事故 若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①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②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尽可能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以防扩大污染。 ③对感染性废物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污染的使用过的工具也进行消毒。 ④处理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A.人员安全防护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①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②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③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医院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本院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本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B.运输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①运送线路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 ②检查好车况; ③不得搭乘无关人员,不得装载或混装其他货物和动植物; ④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等。 3)次氯酸钠溶液(浓度10%)泄漏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液体次氯酸钠从外面购买,应保存在密封的玻璃罐内,并放在阴暗凉爽处并且派专人负责,避免泄漏风险,院区不进行制作。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受热、震动、撞击、摩擦,极易分解发生爆炸:还具有强烈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切断火源,避免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切断气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要经过技术处理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防护措施: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腐工作服、防化学品手套等);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工作现场禁止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时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时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时误服者浓口,饮牛奶、蛋清或就医:着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供氧、存氧气设施设备风险分析 氧气是一种活泼的助燃气体,是强氧化剂。增加氧气的纯度和压力会使氧化反应明显加剧。金属的燃点随氧气压力的增高而降低。该医院不设置单独的液氧站,液氧从外购买,平时只储存5瓶左右,液氧储存于专用的氧气瓶中,氧气瓶应按照消防部门及安监部门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管理规定,远离明火,控制相应室内的温度,并将液氧瓶发生火灾爆炸的机会降至最低,在严控管理、严守操作规程条件下,液氧瓶发生爆炸、火灾及大面积破裂的概率会很小。 | 1)污水事故排放 医院废水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和多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物质,医院污水处理站一旦发生事故时,污水直接外排,将对受纳污水处理厂(晴隆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行造成冲击,若晴隆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无法处理达标排放,将对受纳水体水质造成污染。 对于医院污水处理站的密闭系统,应配置监测、报警装置,并制定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根据《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中12.4.1“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应设应急事故池,以贮存处理系统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医院污水。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应急事故池容积不小于日排放量的100%,非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事故池容积不小于日排放量的30%”,项目废水日最大排放量为81.21m3,项目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前端设置有一座容积为30m3的调节池兼做事故应急池,可满足事故状态下废水日最大排放量的30%(24.36m3)的废水暂存量。 针对医疗废水事故排放所产生的风险,建议项目利用调节池进行处置,并配套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管网和切换系统,以应对因管道破裂、泵设备损坏或失效、人为操作失误等事故,确保发生事故时的受污染消防水全部收集至调节池,待事故结束后妥善处理。当医院污水处理站发生事故排放时,采取污水经收集排入调节池暂存,调节池中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晴隆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由于本项目废水属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及医疗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消毒工艺,工艺成熟,一般不会发生事故,即使发生事故情况下,一般2~5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检修并重新投入使用,本项目事故排放情况下调节池收集加大消毒剂量后经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够有效地消除事故情况下的污水污染。 2)医疗废物泄漏事故 若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①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②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尽可能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以防扩大污染。 ③对感染性废物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污染的使用过的工具也进行消毒。 ④处理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A.人员安全防护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①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②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③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医院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本院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本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B.运输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①运送线路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 ②检查好车况; ③不得搭乘无关人员,不得装载或混装其他货物和动植物; ④车辆行驶时应锁闭车厢门确保安全,不得丢失、遗撒和打开包装取出医疗废物等。 3)次氯酸钠溶液(浓度10%)泄漏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液体次氯酸钠从外面购买,应保存在密封的玻璃罐内,并放在阴暗凉爽处并且派专人负责,避免泄漏风险,院区不进行制作。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受热、震动、撞击、摩擦,极易分解发生爆炸:还具有强烈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切断火源,避免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切断气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要经过技术处理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防护措施: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腐工作服、防化学品手套等);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工作现场禁止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时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时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时误服者浓口,饮牛奶、蛋清或就医:着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供氧、存氧气设施设备风险分析 氧气是一种活泼的助燃气体,是强氧化剂。增加氧气的纯度和压力会使氧化反应明显加剧。金属的燃点随氧气压力的增高而降低。该医院不设置单独的液氧站,液氧从外购买,平时只储存5瓶左右,液氧储存于专用的氧气瓶中,氧气瓶应按照消防部门及安监部门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管理规定,远离明火,控制相应室内的温度,并将液氧瓶发生火灾爆炸的机会降至最低,在严控管理、严守操作规程条件下,液氧瓶发生爆炸、火灾及大面积破裂的概率会很小。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