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活废水处理设施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表1 “旱地作物”标准 | 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近期用于厂区周边农田灌溉,远期排入梅云西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不外排。 | 项目生活污水排放口水质pH在6.9-7.1范围内,其余污染物最高浓度值分别为SS 88mg/L、BOD5 43.4mg/L、CODCr 155mg/L、氨氮 6.69mg/L,总磷 1.99mg/L,动植物油1.39mg/L;均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表1 “旱地作物”标准。 | 达标 |
2 | 喷淋废水处理设施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洗涤用水”标准 | 经沉淀过滤后回用喷淋工序,不外排。 | 项目喷淋废水回用口水质pH在7.0-7.1范围内,其余污染物最高浓度值分别为SS 26mg/L、CODCr 48mg/L、氨氮 2.49mg/L、石油类0.89mg/L;均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洗涤用水”标准。 | 达标 |
3 | 清洗废水处理设施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洗涤用水”标准 | 经污水处理设施(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后回用于清洗工艺,不外排。 | 项目清洗废水回用口水质pH在6.9-7.1范围内,其余污染物最高浓度值分别为SS 19mg/L、CODCr 39mg/L、氨氮 1.59mg/L,石油类0.78mg/L;均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洗涤用水”标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粉尘废气治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标准二级标准 | 粉尘废气收集后经2套喷淋房后分别通过2条15m排气筒(DA001、DA002)排放至高空。 | 废气分别经两个“喷淋房”处理后,DA001排放口颗粒物的最高排放浓度为12.5 mg/m3,DA002排放口颗粒物的最高排放浓度为9.8 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 达标 |
2 | 无组织废气治理设施 |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通过加强车间通风 | 项目厂界无组织废气污染物的下风向最大监测值为颗粒物367μg/m3,总悬浮颗粒物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噪声治理设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配套设备选用低噪设备,采取减震减噪措施 | 项目东南、西南、西北厂界昼间噪声监测结果为50~58dB(A),夜间噪声监测结果为45~47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厂界东北侧为共用墙,不具备监测条件,未设监测点。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废包装物、废边角料及金属碎屑、喷淋废渣收集后外售给专业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利用; 除蜡污泥和除蜡水、除蜡沉渣、废机械润滑油收集后暂时存放在危废暂存间,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废包装物、废边角料及金属碎屑、喷淋废渣收集后外售给专业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利用;达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标准。 除蜡污泥和除蜡水、除蜡沉渣、废机械润滑油收集后暂时存放在危废暂存间,交由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达到《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标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定期维护污染防治设施,记录相关运行台账,减小设施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②配备消防器材、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 ③设立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间结构坚固,可密闭,地面耐腐蚀、防渗漏、防流失防雨,无阳光直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牌; | ①定期维护污染防治设施,记录相关运行台账,减小设施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②配备消防器材、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 ③设立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间结构坚固,可密闭,地面耐腐蚀、防渗漏、防流失防雨,无阳光直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牌;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