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加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电气设备。 | / | 运营期间安排运维人员定期对线路进行检修 | 根据云南升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11月24日的监测结果:竹子山升压站北侧厂界(线路起始升压站出线间隔)昼间为53dB(A)、夜间为42dB(A),阿岗升压站西侧厂界(线路终点升压站入线间隔)昼间为54dB(A)、夜间为43dB(A),线路起、止点升压站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限值要求;电磁环境监测断面起点处(线路中相导线下或线路走廊中心处)昼间为52dB(A)、夜间为42dB(A);段家庄监测点昼间噪声为53dB(A),夜间噪声为44dB(A);转长河西村监测点昼间噪声为51dB(A),夜间噪声为43dB(A)之间;布其大沟村监测点昼间噪声为51dB(A),夜间噪声为44dB(A);各个监测点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类区标准限值。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更换的废旧绝缘子串、电气设备由建设单位物资部门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 项目试运营期的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目前设备暂未达到更换、修理年限,若需维修时,建设单位承诺更换的废旧绝缘子串、电气设备均由物资部门回收处理,不随意丢弃。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线路走向及塔基位置,尽量不占或少占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公益林及其他林地。确需占用的,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占用手续。 2、合理设置牵张场和材料场,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内设置取土场、弃渣场、施工营地。施工运输尽可能利用现有便道,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3、输电线路经过天然林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塔基定位尽量选择植被较稀疏处,避开植被茂密区域,对线路走廊内不能避让的高大林木,采取高跨方案,避免砍伐通道,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 4、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临时施工用地的原有功能。 | 1、施工过程中已对线路及塔基位置进行优化,根据验收调查,项目施工前已按照相关要求办理林地占用手续、林木砍伐证及耕地补偿协议等土地补偿和保护工作。根据验收实际调查,项目施工过程中牵张场和材料场占地类型主要为稀疏灌木草丛,均为临时占地,临时施工场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敏感区。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均利用现有机耕道路进行施工材料运输,没有道路的塔位采取架设索道的运输方式,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建施工道路,对生态的影响较小。 3、本工程杆塔基础占地为空间线性方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线路穿越天然林时,根据地势将塔基位置选在植被稀疏的地方及空地,减少对林木的砍伐。本工程塔基基础采用掏挖基础、斜柱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并提高了塔基架设高度,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 4、施工期结束后,已对临时施工用地进行生态恢复,补种绿植、播撒草籽,尽可能恢复施工用地原有功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