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 无(不外排) | 项目净环水系统排污水、洗车排污水、锅炉排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 无(无需监测) | 达标 |
2 |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无(不外排) | 现有厂区生活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 无(无需监测) | 达标 |
3 | 初期雨水收集池 | 无(不外排) | 初期雨水池,约900m3(12.5m*17.4m*4.4m),对场内初期雨水进行全部收集,收集的初期雨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 无(无需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混料配料废气处理系统 | 《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 | 配料工序除尘系统设置一套袋式除尘器、混料工序设置一套除尘系统,配料和混料除尘系统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1个排气筒排放(G1)排放高度17.5m,排气筒内径0.7m | 满足《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 | 达标 |
2 | 制球、生球干燥、成品冷区筛分除尘系统 | 《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1/933-2015)、《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860-2014)表2附录A和表1、 | 制球、生球干燥、成品冷区筛分除尘系统设置套袋式除尘器(涤纶滤料),废气经净化处理后经1个排气筒排放(G2),排放高度35m | 满足排放标准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布置在厂房内,利用建筑隔声;设备设减振基础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选用低噪声设备;布置在厂房内,利用建筑隔声;设备设减振基础 | 监测8个点位均满足排放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出铁场除尘灰、瓦斯灰、电炉除尘灰、电炉精炼灰、转炉除尘灰、转炉精炼灰等原辅料采用密闭罐车输送至密闭配料仓全程实现不落地输送、贮存。 2.采用高效废气治理措施,减少废气的排放,除尘灰收集贮存、转运、回用均实现不落地。 3.分区防渗:配料混合间、制球间、生球干燥间、转底炉区域、成品间、初期雨水池、洗车区域及洗车水池、除尘设施区域等为重点防渗区,余热锅炉、水泵房等为一般防渗区。 4.设地下水长观井,定期开展地下水、土壤监测。 | 已落实环评及批复,各类原辅材料已密闭输送、贮存,不落地。 已采取高效的废气治理措施,减少废气的排放,除尘灰贮存、转运、回用实现不落地。 已落实分区防渗:配料间、除尘系统、主厂房、成品间、洗车台、转底炉等已做好重点防渗余热锅炉、水泵房已做好一般防渗。 已落实周边地下水长观井,在离全厂位置已做好长期观测井,离本项目较近的观测井坐标:115.15399953°,30.20451509°、115.16319842°,30.20313478、115.15852307°,30.20620070°, 已定期开展地下水土壤监测。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转底炉焙烧收粉除尘器回收的含锌粉尘(氧化锌粉)需满足固体废物鉴别标准GB 34330-2017中5.2项的条件进行管理。 2.其他除尘器收集的粉尘采取密闭储存、输送,不落地储存转运,返回生产线,回用于生产。 3.废耐火材料返回耐材厂回收利用。 4.废润滑油(HW08)采用专用封闭油桶收集后暂存于现有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单位处置。危险废物的贮存场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的要求。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产生量、采取的处置措施及去向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申报,填报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按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严格管理和安全处置。 建立档案制度,对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资料详细记录在案,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 已落实环评及批复,已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建立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备案,并加强演练,严防环境安全事故发生。 | 已落实环评及批复,已将本项目纳入最新的应急预案中,并备案,备案号:420203-2024-009-H。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