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沉淀池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水田作物”标准限值 | 试压废水排入沉淀池 | 监测因子:pH值、SS、氯化物;监测频次:1天,每天1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非甲烷总烃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厂界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排放 | 场界无组织废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点位:阀室上风向1个,下风向3个;监测频次:2天,每天3次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选择合理的时间段进行放空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 | 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选择合理的时间段进行放空 | 厂界东侧、南侧、西侧、北侧各设1个监测点位;监测频次:2天,每天昼、夜间各2次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对管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预防为主,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对作业单位和施工机组进行督察和指导,加强环境管理,预防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2)确定项目经理作为本工程环保工作的第一人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对环保工作全面负责,工作重点是落实环保工作负责制;明确管理职责范围;确定管理方针和目标;审定环保方案、措施;组织奖罚兑现。(3)管道埋设要精心施工,并且选择优质材料避免管道破裂等意外事故发生,避免事故抢维修过程中的废物、废料对地下水造成污染。(4)划定施工作业带、作业范围,禁止超范围施工,施工时设置警示牌,及其他围挡设施。(5)禁止在施工场地建设施工营地和临时厕所;禁止在施工场地给施工机械加油、存放油品储罐、清洗施工机械和排放污水;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应尽量控制施工作业面,减小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施工结束后,保持原有地表高度,恢复地表地貌。(6)地下水埋深小于管沟挖深的区域,在管道埋设时,应在管道上部填充砂砾,以尽量减少地下水流的阻力,增加渗透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位上升,从而达到减轻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目的。(7)管道施工时,应仔细检查施工设备,禁止在开挖管沟内给施工设备加油、存放油品储罐、清洗施工机械和排放污水,防止漏油、生活污水污染土地和地下水;一旦出现较大面积的污染,应及时截断污染扩散途径,使污染物在原地净化处理,尽快排除污染源。(8)做好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水位、水量和水质监控工作,发现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时应予及时解决;工结束后要尽快恢复地貌。 | (1)施工期建设单位制定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委托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和施工机组进行督察和指导;(2)确定项目经理作为本工程环保工作的第一人责任制,对环保工作全面负责;(3)管道施工选择优质材料(采用X80M钢,设置有内涂层);(4)施工期划定施工作业带,一般平原地段作业带宽度32m;通过林地、果园、经济作物时,作业带宽度26m;水网地段作业带宽度70m,严禁超范围施工,设置警示牌和围挡;(5)施工场地不设施工营地和临时厕所,施工队伍租用当地民房,依托租用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施工期未发生在施工场地给施工机械加油、存放油品储罐、清洗施工机械和排放污水等现象;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结束后,保持原有地表高度,恢复地表地貌;(6)地下水埋深小于管沟挖深的区域,在管道埋设时,在管道上部填充砂砾;(7)管道施工时禁止在开挖管沟内给施工设备加油、存放油品储罐、清洗施工机械和排放污水,未发生污染现象;(8)施工期未发生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现象。 | |
2 | (1)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废焊条、防腐作业中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土、废渣等。分类收集后可回收部分回收利用,剩余不能回收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2)设有专职保洁人员对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及时运至市政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置。(3)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土石方量依据各类施工工艺分段进行调配,按照地貌单元及不同施工工艺分别进行平衡,尽量做到各类施工工艺及各标段土石方平衡,沿线不设置弃土、弃渣场。废弃土方均能够得到合理处置。(4)本工程定向钻穿越河流和鱼塘的施工过程中需使用配制泥浆,其主要成份为膨润土,含有少量 Na2CO3,呈弱碱性,对土壤的渗透性差。施工过程中泥浆可重复利用,到施工结束后的剩余泥浆(约为泥浆总量的40%),经pH调节为中性后作为废物收集在泥浆坑中,经当地环保部门允可,固化处理后就地埋入防渗的泥浆池中,上层覆40cm耕作土,保证恢复原有地貌,或拉运至市政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5)大开挖施工时设置临时围堰,设导流设施导流。河道或水塘(鱼塘)施工时首先挖除管槽区淤泥,淤泥在两端管槽工作带内适当翻晒干化,四周维护填土草包袋,干化后与管槽开挖的表层耕植土一并用于管槽顶面覆土利用。项目开挖河道、水塘(鱼塘)产生的淤泥为一般固废,可作为管槽顶面覆土进行综合利用。 | (1)施工废料分类收集,尽可能回收利用,无法利用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2)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其生活垃圾依托当地处理设施;施工场地设置垃圾桶,统一收集后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3)工程不设弃土、弃渣场,土石方根据施工工段进行调配,做到挖填平衡,工程无弃方;(4)施工期河流和水塘定向钻穿越产生的泥浆,主要成份为膨润土,含有少量Na2CO3,各标段泥浆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最终产生的泥浆存放于泥浆池,施工结束后,剩余泥浆全部委托处理单位外运处理并覆土恢复植被;(5)挖除管槽区淤泥在两端管槽工作带内翻晒干化,四周维护填土草包袋,干化后淤泥与表土层一并用于管槽顶面覆土综合利用。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施工废料主要包括焊接作业中产生废焊条、防腐作业中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土、废渣等。分类收集后可回收部分回收利用,剩余不能回收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2)设有专职保洁人员对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及时运至市政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置。(3)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土石方量依据各类施工工艺分段进行调配,按照地貌单元及不同施工工艺分别进行平衡,尽量做到各类施工工艺及各标段土石方平衡,沿线不设置弃土、弃渣场。废弃土方均能够得到合理处置。(4)本工程定向钻穿越河流和鱼塘的施工过程中需使用配制泥浆,其主要成份为膨润土,含有少量 Na2CO3,呈弱碱性,对土壤的渗透性差。施工过程中泥浆可重复利用,到施工结束后的剩余泥浆(约为泥浆总量的40%),经pH调节为中性后作为废物收集在泥浆坑中,经当地环保部门允可,固化处理后就地埋入防渗的泥浆池中,上层覆40cm耕作土,保证恢复原有地貌,或拉运至市政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5)大开挖施工时设置临时围堰,设导流设施导流。河道或水塘(鱼塘)施工时首先挖除管槽区淤泥,淤泥在两端管槽工作带内适当翻晒干化,四周维护填土草包袋,干化后与管槽开挖的表层耕植土一并用于管槽顶面覆土利用。项目开挖河道、水塘(鱼塘)产生的淤泥为一般固废,可作为管槽顶面覆土进行综合利用。 | (1)施工废料分类收集,尽可能回收利用,无法利用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2)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其生活垃圾依托当地处理设施;施工场地设置垃圾桶,统一收集后送环卫部门指定地点;(3)工程不设弃土、弃渣场,土石方根据施工工段进行调配,做到挖填平衡,工程无弃方;(4)施工期河流和水塘定向钻穿越产生的泥浆,主要成份为膨润土,含有少量Na2CO3,各标段泥浆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最终产生的泥浆存放于泥浆池,施工结束后,剩余泥浆全部委托处理单位外运处理并覆土恢复植被;(5)挖除管槽区淤泥在两端管槽工作带内翻晒干化,四周维护填土草包袋,干化后淤泥与表土层一并用于管槽顶面覆土综合利用。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按环保优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路线及工程设计。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对管沟区土壤进行分层剥离、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和循序分层回填;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穿越公路管线工程采用顶管施工方式;穿越洛江河、通州河、城东河和部分鱼塘等采用定向钻穿越,定向钻产生的泥浆存放于泥浆池固化后回填;穿越沟渠、水塘采取围堰施工方式,并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定施工期环境监理清单,确保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营运期加强设施周围、辅助区植被维护,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 工程设计阶段已对线路进行优化,使其尽可能少占林地,并尽可能避让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施工期表层土分层剥离、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堆放过程采取覆盖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做好了临时占地的生态功能及植被恢复。项目穿越毛通线(二级(省道))、随岳高速(高速公路)、毛谢线(二级(省道))等级公路采用顶管施工。穿越038乡道(四级)、洛江河、通州河、城东河、连续鱼塘等采用定向钻穿越,定向钻产生的泥浆存放于泥浆池,施工结束后,剩余泥浆全部委托处理单位外运处理并覆土恢复植被;大开挖穿越小河、沟渠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属于枯水季节,施工时设置导流设施,施工结束后恢复原貌。施工期建设单位委托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本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制定施工期环境监理清单,严格落实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施工期各项生态防范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确保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落实到位。营运期加强了植被维护,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根据现场调查,管线沿线植被恢复情况较好,耕地已复耕,草地已恢复至原状。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沿线分布有居民集中居住区、学校等。涉及居民集中居住区、学校等人口密集敏感地区,提高管线设计系数,增加管线壁厚;管道全线采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站场进出口设置紧急截断系统(ESD),确保事故状态自动紧急切断。加强运营期维护管理,定期清管,排除管内废渣(轻烃粉尘、氧化铁粉末),减轻管道内腐蚀;定期进行管道壁厚的测量,对严重管壁减薄的管段,及时维修更换,避免爆管事故发生;每半年检查管道安全保护系统(截断阀、安全阀、检漏仪等),使管道在超压时能够得到安全处理;加大巡线频率,每日进行巡检。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等。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要求,完善环境应急预案,相关风险防范和应急要求及措施应纳入预案,做好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应急预案的衔接和联动,定期开展培训、宣传和演练,并按相关规定报送有关部门备案。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 | 本工程线路用管钢级采用X80M钢,设置有内涂层。一般线路段及开挖、顶管穿越段用管规格为D1219×18.4mm、D1219×22mm直缝埋弧焊钢管,热煨弯管管道材质为D1219×22mm、D1219×27.5mm直缝埋弧焊钢管,冷弯弯管管材同一般线路段用管。管材质量较高,且不穿越人群密集段,最近的敏感目标距离管线16m,管材可满足要求。管道全线采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站场进出口设置紧急截断系统(ESD),仙桃联络压气站和潜江枢纽站站场内设置了泄漏检测和报警装置。运行期指定专人进行定期巡线和管道维护。已按规定完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2023年9月在仙桃市生态环境局和潜江市生态环境局分别进行了备案,其中仙桃市备案编号为:429004-2023-043M,潜江市备案编号为:429005-2023-146-MT,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可做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范环境风险。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