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建筑垃圾可利用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利用部分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堆放,不得随意倾倒。 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由施工人员随身带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站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禁止在施工现场随意丢弃。 2、塔基施工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砂石、废包装材料、废弃钢材、螺丝等,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随施工挖方一同就近回填在塔基低洼处。 3、本项目架空线路塔基处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压实,临时土方堆存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一角,后期用于塔基区平铺回填利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恢复植被覆土及复耕用土以及塔基周围低洼处平整;工程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不产生永久弃渣。 4、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杆塔施工时,须做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土石方等收集;生活垃圾收集后由施工人员随身带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站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塔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能回收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保护区外乡镇建筑垃圾处理点填埋处理;塔基和塔基临时施工场地进行表土剥离,挖方及时回填并夯实,若有剩余土方,则采用麻袋收集,及时清运至附近乡镇建筑垃圾处理点填埋处理;剥离的表土及时回用于绿化覆土。 | 1、回收利用施工建材,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至指定消纳场处理。 2、开挖土石方回填。 3、塔基施工采取剥离表土、拦挡等措施,施工完成后进行迹地恢复。本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固体废弃物方面的环保投诉现象。 4、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产生的生活垃圾与当地居民一起处理。 本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固体废弃物方面的环保投诉现象。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合理设置牵张场和材料场,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内设置取土场、弃渣场、施工营地,施工运输尽可能利用现有便道,减少对生态的破坏;输电线路经过天然林时,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最大限度减少占地和林木砍伐,塔基定位尽量选择植被较稀疏处,避开植被茂密区域,对线路走廊内不能避让的高大林木,采取高跨方案,避免砍伐通道,以减少植被破坏,保护好现有植被及动物生境。 1、严格按照设计占地面积、样式要求开挖,减少对植被砍伐。 2、采用高塔穿越的方式以减少林木砍伐并尽可能减少在密林中建设铁塔,同时尽可能选择植被较少的灌木林地。 3、在线路经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放线,减少植被破坏。 4、输电线路施工期,牵张场尽量选择荒草地或裸露地表处,主动避让林木及耕地。 5、工程施工完成后对塔基裸露地表采用植物措施撒播草种绿化。 6、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周边出现的野生动物。 | 1、塔基采用高低腿铁塔,避免了大开挖,减少了水土流失。 2、利用原有道路,减小了施工道路的开辟。 3、施工区域用彩条布、钢板等隔离,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 4、施工占用林地时,进行了表土剥离,将表土单独堆存并做了覆盖、拦挡等防护措施。 5、施工完成后,对迹地进行了整治,线路沿线新建基本处农田已经复耕,其他塔基处绿化已恢复。本工程植被恢复情况及部分塔基照片见附图4。 6、生态保护红线、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场周围设置围挡设施,对占地红线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存放,临时堆土及时回填,控制其堆存规模及范围;尽量利用原有施工道路运输,时也恢复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没有道路的利用马帮托运;施工结束后,对所有临时占地、塔基永久占地中除去塔腿 硬化部分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同时也恢复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7、没有捕杀野生动物现象。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