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主变压器、输电线路 | 升压站厂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线路沿线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 选用低噪声主变,科学设置导线排列方式、选购光洁度高的导线 | 升压站昼间厂界噪声监测值为(50~52)dB(A),夜间厂界噪声监测值为(41~43)dB(A),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线路敏感点贾庄村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6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7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线路昼间噪声监测值为(46~49)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37~42)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新建50m3事故油池,主变下方集油坑、事故油池进行重点防渗,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防止因为废矿物油渗透导致地下水、土壤的污染;其他地区进行简单防渗采取地面硬化 | 新建50m3事故油池,主变下方集油坑、事故油池进行重点防渗,危废暂存间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防渗层渗透系数≤10-10cm/s,防止因为废矿物油渗透导致地下水、土壤的污染;其他地区进行简单防渗采取地面硬化 | |
2 | 临时检修人员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若产生变压器事故油、废旧蓄电池,按照国家危废管理有关规定,交由有资质单位运输、处置。 | 升压站新建50m3的防渗事故油池和1座危废暂存间,工程投运至今未产生事故废油和废旧蓄电池。如今后产生废变压器油、废旧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将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临时检修人员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若产生变压器事故油、废旧蓄电池,按照国家危废管理有关规定,交由有资质单位运输、处置。 | 升压站新建50m3的防渗事故油池和1座危废暂存间,工程投运至今未产生事故废油和废旧蓄电池。如今后产生废变压器油、废旧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将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施工过程中将采取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合理组织施工,减小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地表剥离程度,开挖土方分层堆放,遮盖和洒水处理,土方尽量回填;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严格控制跨越河流的施工范围以及施工强度。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线路塔基开挖处进行平整、恢复地貌,优先使用原生表土和选用乡土物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最终形成可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不会对区域生态造成明显影响 | 施工全部在征地范围内进行,利用现有道路或在原有路基上拓宽,减少临时占地。本项目开挖的土壤已分类存放,保护表土,本项目施工结束后产生的少量土方运到指定地点,破坏的植被除铁塔支撑外均已恢复。牵张场等临时占地已恢复原有功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若产生变压器事故油、废旧蓄电池,按照国家危废管理有关规定,交由有资质单位运输、处置。 | 升压站新建50m3的防渗事故油池和1座危废暂存间,工程投运至今未产生事故废油和废旧蓄电池。如今后产生废变压器油、废旧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将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