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覆膜厌氧塘 | 不外排 | 覆膜厌氧塘 | 不外排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生物过滤除臭设备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生物过滤除臭设备 | 有组织废气中NH3最大排放速率为0.030kg/h,H2S最大排放速率为1.5×10-3kg/h,臭气浓度最大值为724,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排放标准限值(NH3:4.9kg/h、H2S:0.33kg/h、臭气浓度:2000)。 | 达标 |
2 | 雾炮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 雾炮 | 项目无组织废气中颗粒物厂界浓度为0.251~0.489mg/m3,无组织废气中SO2厂界浓度为0.018~0.049mg/m3,无组织废气中NOX厂界浓度为0.014~0.041mg/m3,无组织废气中颗粒物、SO2、NOX厂界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颗粒物:1.0mg/m3、SO2:0.4mg/m3、NOX:0.12mg/m3);氨厂界浓度为0.05~0.3mg/m3,硫化氢厂界浓度为0.005~0.029mg/m3,臭气浓度(无量纲)厂界最大值为15,H2S、NH3、臭气浓度厂界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新改扩建标准(H2S:0.06mg/m3、NH3:1.5mg/m3、臭气浓度:20(无量纲))。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声、消声、减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 隔声、消声、减振 | 昼间最大值57dB(A),夜间最大值47dB(A),东、南、西、北厂界噪声值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通过源头控制、末端控制、分区防治,环境监测管理措施,有效防止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制定严格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重点污染防渗区按要求做好防渗防漏,设置应急防护措施。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杜绝因“跑、冒、滴、漏”等事故原因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 | 企业已制定应急预案并备案,备案号370502-2024-068-L。项目蚯蚓养殖棚、发酵间等已进行严格防渗。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五)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和环保管理要求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储存管理台账,实现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全部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沼气脱硫产生的脱硫废渣由厂家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固体废物在厂内的堆放、贮存、转移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12025-2012)的规定要求,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 脱硫废渣目前未产生,产生后由厂家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不涉及 | 不涉及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六)进一步加强项目环境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结合项目环境风险因素,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配备防火和防污染应急设备,杜绝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发生。 | 企业已制定应急预案并备案,备案号370502-2024-068-L。已配备防火和防污染应急设备。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