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地面冲洗水、设备检修废水、初期雨水、循环冷却水排水、生活实验污水进入心连心集团四分公司产业升级污水处理站 | 《化工行业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DB41/1135-2016)间排标准(COD300mg/L、SS150mg/L、NH3-N30mg/L、TP5mg/L 、TN50mg/L)、《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1/538-2017)间排标准(COD180mg/L、SS80mg/L、NH3-N30mg/L、TP1.5mg/L 、TN50mg/L)、新乡县综合污水处理厂与心连心集团收水协议指标(COD200mg/L、NH3-N50mg/L、TP1.5mg/L 、TN60mg/L) | 地面冲洗水、设备检修废水、初期雨水、循环冷却水排水、生活实验污水进入心连心集团四分公司产业升级污水处理站 | 心连心四分公司污水处理站出口废水污染物浓度为:化学需氧量13-16mg/L、悬浮物15-18mg/L、氨氮0.431-0.495mg/L、总磷0.21-0.25mg/L、总氮0.94-1.13mg/L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有组织废气(装置塔顶回流罐放空气)经尾气吸收塔,采用低温甲醇吸收后送复合肥分公司做燃烧使用 | 《关于全省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工作中排放建议值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7]162号)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浓度80mg/m3;《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6甲醇有组织排放浓度50mg/m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2氨有组织排放速率4.9kg/h、三甲胺有组织排放速率0.54kg/h、臭气浓度有组织排放2000 | 有组织废气(装置塔顶回流罐放空气)经尾气吸收塔,采用低温甲醇吸收后送复合肥分公司做燃烧使用 | 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浓度为6.51-7.13mg/m3,甲醇未检出,三甲胺未检出、臭气浓度有组织排放为977-1738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基础减震、隔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 基础减震、隔声 | 厂界噪声为昼间55-59dB(A),夜间51-53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合成塔废触媒(氧化硅、氧化铝),办公生活垃圾。废触媒(氧化硅、氧化铝)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由资质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统一清收。 本项目依托现有危废间(80m2),危废暂存间能够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 |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合成塔废触媒(氧化硅、氧化铝),办公生活垃圾。废触媒(氧化硅、氧化铝)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由资质单位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统一清收。 本项目依托现有危废间(80m2),危废暂存间能够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事故和消防废水收集管网、收集池及输送管道(甲胺装置区新建800m3事故缓冲池兼前期雨水池、甲胺罐区新建1500m3事故池,建设收集管网);事故罐(1000m3检修废水罐,600m3事故备用罐);甲胺成品罐(防火堤,罐区防渗工程按要求设计);有害气体泄漏(有毒有害气体报警系统(含检测设备、监视设备等));可燃气体泄漏(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人员防护(自给式正压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消防系统等、双回路电源);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备案) | 事故和消防废水收集管网、收集池及输送管道(甲胺装置区新建2000m3事故缓冲池兼前期雨水池、甲胺罐区新建1200m3事故池,建设收集管网,装卸区建设1个事故池(300m3));事故罐(1037m3检修废水罐,334m3事故备用罐);甲胺成品罐(防火堤,罐区防渗工程按要求设计);有害气体泄漏(有毒有害气体报警系统(含检测设备、监视设备等));可燃气体泄漏(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人员防护(自给式正压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消防系统等、双回路电源);事故应急预案(修订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