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项目不设置生活用水设施,不产生及排放废水 | 无生产及生活废水外排 | 目前威远二号污水处理厂尚未运营,近期经污水管网进入化粪池,由天坡物流园吸粪车定期运至长顺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无生产废水 | 不需要监测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UV+活性炭吸附设备,布袋除尘器 |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 | 共设置10个集气罩将生产废气全部收集,经UV光解+活性炭处理后,与2个集气罩收集的配料废气,一道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统一由15m高排气筒排放(DA001) | 在有组织排气筒设置1个监测点,项目上风向设置一个无组织对照点,下风向扇形布置2个监控点,监测2天,每天3次。经监测,项目排气筒有组织排放颗粒物及非甲烷总烃能够达到《合成树脂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表 4 排放限值。项目厂界颗粒物及非甲烷总烃能够达到《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表 9 排放限值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声减振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项目生产设施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分散布局,并选用噪声较小的设备,通过基础减震、厂房隔音等措施 | 在厂房四周厂界处设置噪声监测点,监测2天,昼夜各一次。经监测,项目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重点防渗区为危废暂存间、油墨仓库等,重点防渗区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 2 mm 厚高密度聚乙烯,渗透系数≤10-10 cm/s,防渗层上下应设置保护层,各防渗区须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防渗,防止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 | 已将危废暂存间、油墨仓库设置重点防渗区,生产厂房设置为一般防渗区。并按要求设置保护层,各防渗区须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防渗,防止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废边角料、废次品收集后,定期破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除尘设施收集粉尘、混料造粒车间沉降粉尘收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废活性炭、废油墨桶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危险废物的收集、管理、转运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 年修改单相关等要求执行。 | 生活垃圾设置专用生活垃圾收集桶,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外运处理 设置固废暂存区,废边角料、废次品收集后,定期破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除尘设施收集粉尘、混料造粒车间沉降粉尘收集后,全部回用于生产。 已设置防雨防渗危废暂存间,用于暂存废活性炭、机修废机油等危废。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执行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危废泄漏,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事故下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日常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 项目已设置防雨防渗危废暂存间,并设置应急物资库及应急小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发布,并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进行备案,备案编号为522700-2023-256-L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