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1)输电线路设备选型,选取导线表面光滑,毛刺较少的设备,合理导线相序排列以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 (2)加强输电线路运行管理,确保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对周围敏感点声环境的影响。 | 《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 | (1)本项目选取的导线表面光滑,毛刺较少,对导线相序排列合理。 (2)建设单位已加强运行管理,经委托,江西宏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 | 敏感点昼间噪声测试结果为46.2~57.5dB(A),夜间为41.2~48.3dB(A),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土地利用影响防治措施 分别在设计阶段、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采取相应措施,初设阶段优化塔基型号及塔基位置布设,减少土地利用;施工中控制土方开挖量,同时采取围挡等措施预防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 (2)植被保护措施 设计阶段采取跨越,施工期尽量减少树木砍伐,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训。 (3)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合理组织施工行为,尽量减少施工道路,利用已有道路进行施工;加强施工人员保护动物的意识 (4)水土流失污染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塔型改进、基础优化、基面综合治理及采用合理施工方案等。 ①合理选址塔位,设计阶段尽量避让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 ②改进塔型及基础型式: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和加高基础,因地制宜,合理选取高低腿和加高基础的地点;本工程地质条件适宜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避免水土流失。 ③综合治理基面 基面挖方放坡必须按规定要求放坡,并且一次要放足。并在基础浇制之前对铁塔产生危害或潜在危害的障碍清楚。基面外设排洪沟、排水沟、防止水土流失。利用挡土墙、人工植被等保护边坡。 ④施工措施 临时的施工道路设置集中弃渣点,并且对其做好防护措施,预防水土流失,利用排水沟等解决排水问题,减少冲刷,避免形成侵蚀沟,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增加其文明施工的意识。 | (1)土地利用影响防治措施 设计阶段,对塔基型号、位置等进行了优化,减少土地的使用;施工中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了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现场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播撒草籽等措施进行植被恢复,目前,部分塔基(胜石线、胜科线2#、4#、7#、8#、9#、11#;胜石线19#、胜科线20#)植被恢复效果不佳,建议持续关注。 (2)植被保护措施 设计阶段,采取高跨方式跨越树木,尽量减少了树木的砍伐,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加强了管理和培训,增加了保护植被的意识。 (3)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施工单位合理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队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利用了原有道路,避免新施工道路的产生;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培训,树立了保护动物的意识。 (4)水土流失污染防治措施:①合理选址塔位:设计阶段已对选线和定位进行了优化,尽量避开了易造成水土流失灾害的地段。②设计阶段对塔型和基础型式进行了改进,大幅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③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挖方和放坡,同时对基面设立了排水沟,预防了水土流失。④已在临时施工道路设置集中弃渣点,并且利用围挡、排水沟等预防水土流失。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