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 | 化粪池 | 不排放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隔音减震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设置减震垫、厂房隔声等 | 项目厂房边界声环境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将危废暂存间、发电机组作为重点防渗区;其他区域作为简单防渗区,同时,日常加强对厂区设备的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产生,经防渗、防腐处理后的地坪等区域,一旦发现破损、渗漏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 项目已将危废暂存间和发电机组等区域做好重点防渗措施,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产生。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生活垃圾由收集后定期清运。运营期在电站变压站设置有漏油箱,用于收集设备在非正常情况下泄漏的油料。油污水经管道通过过滤机进行处理,充分循环过滤后进入净油罐储备,以便循环使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 项目生活垃圾经带盖垃圾桶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变压站设置有漏油箱,用于收集设备在非正常情况下泄漏的油料;废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加强运行期的环保管理,避免固体废物随意堆放,以破坏或影响野生动物生境,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以杜绝捕杀野生动物的事件发生,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⒉落实生态流量下泄管理,远程在线监控及建立《生态流量下泄管理的方案》,并建立台账,及时记录等生态流量管理措施,确保新和水电站下泄的最小生态下泄流量不小于11立方米/秒,下游河流不存在减脱水情况。 3.加强生态调度,结合来水的水文情势,合理控制坝址上游下泄流量和时间。并加强梯级电站联合生态调度工作,尽可能模拟河流自然的水文周期,尽可能恢复生境的空间异质性、改善生物的栖息地水环境质量,为河流生物繁殖、产卵和生长创造适宜的水文学和水力学条件。 4.落实增殖放流措施,本项目不单独设置鱼类增殖站。因此每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从具备供苗资质的单位采购上万条、规格5cm 以上、质量好的适宜黑水河水域的经济鱼苗,在新和电站与农本电站之间的河段进行放流。 5.加强跟踪监测,每年对河段开展一次跟踪监测,对增殖放流结果进行评估,为水域生物资源数量及变化趋势,为实行禁渔期制度、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后期管理、流域内重要鱼类生境识别和生境修复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 | 1.已加强运行期的环保管理,生活垃圾收集后定期清运;废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杜绝捕杀野生动物的事件发生,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2.项目已安装远程在线监控,保障枯水期评价河段水生态流量和河流健康; 3.建设单位每年在新和电站和农本电站之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保护黑水河流域生态环境; 4.建设单位每年对增殖放流鱼类的种类、数量、生长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同时落实《生态流量下泄管理的方案》中的要求,并建立台账。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开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相关要求,制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落实相关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正在编制中。已设置设置危废暂存间;升压站四周已设置收集沟和事故油池,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在编制中。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