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井场无组织废气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采出液密闭集输 | 各井场及站场四周厂界非甲烷总烃排放达标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井场、站场厂界噪声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基础减振 | 四周厂界监测达标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非磺化水基泥浆,采用泥浆不落地技术在井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回用于钻井液配备,分离后的岩屑在井场进行填埋,磺化水基泥浆,拉运至克拉苏钻试修废弃物环保处理站对磺化泥浆、岩屑进行集中收集、暂存、处理,达标固废用于铺筑井场、道路等,对达标净化水用于单井回注,油基泥浆废弃物拉运至油基废钻完井液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站处理后形成的成品油基泥浆符合钻井使用要求,处理后的固体加水搅拌形成块状固体后运至克深天然固体废物填埋场填埋。本项目油基泥浆废弃物、含油污泥、清管废渣等危险废物须交具备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改)、《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要求。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须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 | 非磺化水基泥浆,采用泥浆不落地技术在井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回用于钻井液配备,分离后的岩屑在井场进行填埋,磺化水基泥浆,拉运至克拉苏钻试修废弃物环保处理站对磺化泥浆、岩屑进行集中收集、暂存、处理,达标固废用于铺筑井场、道路等,对达标净化水用于单井回注,油基泥浆废弃物拉运至油基废钻完井液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站处理后形成的成品油基泥浆符合钻井使用要求,处理后的固体加水搅拌形成块状固体后运至克深天然固体废物填埋场填埋;本项目自建成运行至今未发生过泄漏、管线破损、清管及井下作业等,故本项目至验收期间无含油污泥、清管废渣产生;目前,博大油气开发部已与库车畅源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含油废物处置合同,后续本项目运行过程产生的含油废物、清管废渣均委托库车畅源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接收处置;生活垃圾清运至大北地区固废填埋场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施工期 环评报告:井场、站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在井场和站场建设施工期,要采取少占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缩小施工范围。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控制井场占地面积,使单井永久占地面积不大于70×60m。 ②钻井期井场范围较大,地表植被全部受损,地面裸露,必须及时和有效的处理钻井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防止污染土壤。 ③对于施工过程中破坏的荒漠草场,要制定补偿措施,进行补偿。 ④项目区保护植物麻黄为区域广布种,具有药用价值,井场、站场占地范围内的麻黄在采伐后应进行统一回收,禁止采伐项目临时、永久占地外生长的麻黄。 ⑤站场施工在开挖地表、平整土地时,临时堆土必须进行拦挡,施工完毕,应尽快整理施工现场。 管线及道路施工生态保护工程措施: ①施工中要作到分段施工,随挖、随运、随铺、随压,不留疏松地面,提高施工效率,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 ②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惊扰、猎杀野生动物。 ③划定施工作业范围和路线,严格控制和管理运输车辆及重型机械施工作业范围,采用拉设彩条方式限定运输车辆行驶范围。管道施工作业带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不应随意扩大。 ④针对洪水危害,我们选择在枯水季节来施工,加强围堰宽度,防止洪水造成伤害。 ⑤为防止管沟塌方致使人员伤亡,设置专门的安全员进行现场监护,随时观测管沟状况,防止塌方。 ⑥严格按照穿河施工设计进行导流围堰的施工,减少对河流及水生生物造成危害。试运行期 环评报告:(1)日常巡检时应控制车速,减少对鹅喉羚等野生动物的惊扰; (2)加强农田区日常巡检,注意大型农业机械对管线的影响,防止在管道两侧5m范围内种植深根系植物。 批复文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井场、管线占地面积,尽量减少扰动面积。管沟开挖深度至冻土层以下,及时开挖,及时分层回填。永久占地的地表应压实并覆盖砾石、碎石等,以防风蚀。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平整土地;制定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避免影响河流水质和土壤肥力,重点做好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防治等工作。运营期定时巡查井场、管线等,及时清理落地油,防止土壤污染; | 已落实。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已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征地及补偿要求,在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施工阶段,严格控制了井场、管线占地面积,减少了扰动面积;管线埋深大于1.2m,在冻土层以下,项目管线在开挖阶段及时进行了开挖,及时进行了回填作业;井场、站场进行了砾石压盖,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建设单位及时对现场进行了清理及平整作业,制定并实施了生态保护恢复等措施,管线穿越农田段进行了土地复垦,植被茂密阶段进行了植被恢复。营运期制定了严格的巡查制度。参照《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7-2018)等相关要求,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落实。本次验收调查,井场较为规范整洁,地面铺设戈壁砾石,单井临时占地在施工期结束后进行了迹地平整和清理。管线两侧扰动范围内,除管廊上方覆土高于地表外,管线两侧施工迹地基本恢复。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1)施工阶段的事故防范措施 ①管道敷设前,对管材质量检查,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②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施工检验人员水平,加强检验手段。 (2)运行阶段的事故防范措施 ①井场设置现场检测仪表,并由RTU箱中的控制系统实现井场内的生产运行管理和控制,并与所属的联合站SCADA管理系统通信,上传井场的重要生产运行数据,接收上位系统的控制指令,设置现场监控系统,随时通过监控系统观察井场内生产情况。 ②利用管线的压力、流量监控系统,发现异常立即排查。 ③在管线上方设置标志,包括标志桩、里程桩、警示牌等,以防附近的各类施工活动对管线的破坏。定期检查管线,并配备适当的管道抢修、灭火及人员抢救设备。 ④为防止管线穿河段管沟塌方致使人员伤亡,设置专门的安全员进行现场监护,随时观测管沟状况,防止塌方; 批复文件:加强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制定事故状态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与地方政府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对接机制,形成联动具体实施方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严格落实各项应急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强化关键设备的日常检修,严格操作规程,做好运行记录,防井喷、防漏、固井措施,避免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 严格操作规程,做好运行记录,防井喷、防漏、固井措施,避免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