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站(依托中汇医院) |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预处理标准(pH:6-9、COD≤250mg/L、BOD5≤100mg/L、SS≤60mg/L、粪大肠菌群≤5000MPN/L)及五龙口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COD≤500mg/L、BOD5≤220mg/L、SS≤250mg/L、NH3-N≤40mg/L)要求 | 污水处理站(依托中汇医院) | 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污水处理站(依托中汇医院)出口pH值为7.06-7.25,COD浓度范围为18-27mg/L、BOD5浓度范围为9.8-15.2mg/L、SS浓度范围为10-17mg/L、NH3-N浓度范围为0.975-1.27mg/L、粪大肠菌群浓度范围为2.7×103-4×103MPN/L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污水处理站无组织废气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H2S≤0.06mg/m3,NH3≤1.5mg/m3,臭气浓度≤20(无量纲))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3标准(H2S≤0.03mg/m3,NH3≤1.0mg/m3,臭气浓度≤10(无量纲)) | 污水处理站无组织废气 | 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无组织废气H2S排放浓度最大值为0.007mg/m3,NH3排放浓度最大值为0.193mg/m3,臭气浓度<10 | 达标 |
2 | 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表D.1标准(H2S≤0.01mg/m3、NH3≤0.2mg/m3) | 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 | 验收监测期间,项目南侧33m处的后河卢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建)、东南侧156m处的融创御湖宸院H2S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003mg/m3、0.003mg/m3,NH3的最大浓度分别为0.078mg/m3、0.08mg/m3,臭气浓度分别为0.235(无量纲)、00.227(无量纲) | 达标 |
3 | 污水处理站有组织恶臭:UV光氧设施+活性炭处理装置+15m高排气筒 |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要求(H2S≤0.33kg/h,NH3≤4.9kg/h,臭气浓度≤2000(无量纲)) | 污水处理站有组织恶臭:UV光氧设施+活性炭处理装置+15m高排气筒 | 验收监测期间,本项目污水处理站(依托中汇医院)废气处理措施出口H2S的排放浓度为0.011-0.021mg/m3,排放速率为4.63×10-5-8.35×10-5kg/h;NH3的排放浓度为0.385-048mg/m3,排放速率为1.48×10-3-1.7×10-3kg/h;臭气浓度为356-475(无量纲)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厂界噪声:医院绿化及房屋隔声等降噪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昼间≤55dB(A),夜间≤40dB(A)) | 厂界噪声:医院绿化及房屋隔声等降噪措施 | 因项目北厂界不具备监测条件,故本项目仅对东、南、西厂界进行了监测,验收监测期间,项目东、南、西厂界昼间噪声最大值分别为49dB(A)、48dB(A)、47dB(A),夜间噪声最大值分别为42dB(A)、42dB(A)、41dB(A) | 达标 |
2 | 敏感点声环境质量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昼间≤55dB(A),夜间≤40dB(A)) | 敏感点声环境质量 | 验收监测期间,项目南侧33m处的后河卢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建)、东南侧156m处的融创御湖宸院昼间噪声最大值分别为50dB(A)、50dB(A),夜间噪声最大值分别为44dB(A)、44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垃圾桶(若干)、医疗废物暂存间(自建,1座,10m2)等 | 垃圾桶(若干);医疗废物暂存间依托中汇医院(1座,20m2),本项目及中汇医院各使用其中的一半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火灾引发的次生/衍生环境事故风险防范措施:①人员疏散:对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进行疏散。医院员工在医院应急部门总指挥的指示下组织实施疏散;周边可能受影响企业由事发企业或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疏散。 ②划定隔离警戒区: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等,确定可能受影响区域。以事故现场为中心划定危险隔离区域,设警戒哨,限制人车辆进出。安全区隔离区之外,一般位于上风向。安全区与隔离区边缘以黄黑带设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③企业自救: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切断火源,灭火。对泄漏部位进行抢修等。用消防砂或其它覆盖物覆盖。根据污染物性质,对污染物进行驱散和消除处理。 ④寻求外部救援:火灾不能控制蔓延到其他部位时,当应急人员防护不满足救援要求时,当现场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安全值时,必须马上撤离。当事态扩大、无法控制时,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向消防、医疗、公安等外部救援单位;向环保等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监测中心、应急专家库、应急物资库、相邻单位请求外部支援。 ⑤二次污染处置: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 ⑥人员救治:事故发生后,在安全区(上风向)设立现场医疗急救站,树立醒目标志,并将急救药品及器材准备到位。接到伤员后,根据伤情分类开展现场救护和救治。公司员工可自救、互救。皮肤及眼睛受污染时,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衣物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中毒人员应迅速转移到新鲜处,松开紧扎的衣物,脱去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如出现重伤者或经过现场紧急处理、还需继续治疗的人员,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将伤员送往有处置能力的最近的医疗机构抢救。受伤人员应由指定人员护送,并向医疗机构提供伤员信息;医疗废物泄露风险防范措施:院区暂存有一定量的医疗废物,在储存、输送过程中均存在泄漏可能,当发生泄漏事故时,应按照以下措施进行处置: ①事件发生后,当班人员立即向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报告事件情况,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发生的严重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②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③泄漏时,用工具转移至收容器内,作为危险废物交由资质单位回收处置,并做好台账记录。 ④对污染地面采用清水进行冲洗时,对冲洗废水进行收集,合理处置。 | 火灾引发的次生/衍生环境事故风险防范措施:①人员疏散:对可能受影响区域人员进行疏散。医院员工在医院应急部门总指挥的指示下组织实施疏散;周边可能受影响企业由事发企业或应急指挥中心通知疏散。 ②划定隔离警戒区: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等,确定可能受影响区域。以事故现场为中心划定危险隔离区域,设警戒哨,限制人车辆进出。安全区隔离区之外,一般位于上风向。安全区与隔离区边缘以黄黑带设置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③企业自救: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切断火源,灭火。对泄漏部位进行抢修等。用消防砂或其它覆盖物覆盖。根据污染物性质,对污染物进行驱散和消除处理。 ④寻求外部救援:火灾不能控制蔓延到其他部位时,当应急人员防护不满足救援要求时,当现场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安全值时,必须马上撤离。当事态扩大、无法控制时,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向消防、医疗、公安等外部救援单位;向环保等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监测中心、应急专家库、应急物资库、相邻单位请求外部支援。 ⑤二次污染处置: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 ⑥人员救治:事故发生后,在安全区(上风向)设立现场医疗急救站,树立醒目标志,并将急救药品及器材准备到位。接到伤员后,根据伤情分类开展现场救护和救治。公司员工可自救、互救。皮肤及眼睛受污染时,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衣物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中毒人员应迅速转移到新鲜处,松开紧扎的衣物,脱去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如出现重伤者或经过现场紧急处理、还需继续治疗的人员,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将伤员送往有处置能力的最近的医疗机构抢救。受伤人员应由指定人员护送,并向医疗机构提供伤员信息;医疗废物泄露风险防范措施:院区暂存有一定量的医疗废物,在储存、输送过程中均存在泄漏可能,当发生泄漏事故时,应按照以下措施进行处置: ①事件发生后,当班人员立即向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报告事件情况,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发生的严重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②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③泄漏时,用工具转移至收容器内,作为危险废物交由资质单位回收处置,并做好台账记录。 ④对污染地面采用清水进行冲洗时,对冲洗废水进行收集,合理处置。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