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化粪池 | 不外排 | 化粪池 | 不外排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排空管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营期站场采用电动放空阀控制清管放空,并按《长输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规程》(SY/T6383-1999)的规定操作,缩短天然气放空时间和放空量 | 站场无组织废气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低噪声设备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 | 站场附近采用绿化方式进行减噪处理,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减少或限制在噪声区工作的人员的数量,噪声超标时按要求配置防护设备 | 噪声符合执行标准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按照“源头防控、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按照《报告书》有关要求采取分区防渗措施。管线敷设尽量“可视化”。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损害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加强隐蔽工程泄露检测,一旦发现泄露,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建立完善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制度。根据重点污染防治区平面布置、地下水流向,合理设置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井,严格落实土壤和地下水监测计划。一旦出现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不利影响。 | ①站场防治区:施工结束后,对非硬化地面实施表土回填和土地平整,进行绿化美化。工艺装置区和放空区铺碎石;道路两侧选择低矮、不落叶且形体优美的树种;办公区种植富于观赏性、当地常见的常绿乔木、灌木、草皮,以绿篱和草坪为主;放空区围栏内部全部采用水泥机制砖硬化或铺碎石。 ②管道作业带防治区:管道施工结束后,根据管线占用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整治。占用耕地的,全部恢复为耕地;占用林地、园地和草地的,管道占地范围内种草,中心线5m 以外恢复为原地类型。 ③管道穿跨越防治区: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占用耕地的,进行复耕,维护土地生产力;占用林地的采用造林种草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④道路防治区:施工结束后,按原有的土地类型恢复植被或复耕等。 ⑤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施工结束后土地平整,迹地恢复,占用草地的,按照原有占地类型恢复植被;占用耕地时,恢复耕地。 ⑥弃渣场防治区:弃渣结束后,弃渣坡面采用植物护坡,台面设置平台沟和台面排水沟,实施表土回填和渣面整治工程,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渣场绿化选用当地适生的乡土树、草种,采用乔草立体配置。 | |
2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 )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清单要求管理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库和危险废物暂存库。危险废物需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强化危险废物运输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 |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清管收球作业废渣、分离器检修粉尘、生活垃圾等一般固废,无清管凝液(清管作业为干作业,没有凝液产生)。本工程不设压缩机,主要工艺装置中不含动设备,唯一可能使用润滑油的是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为应急发电使用,润滑油更换周期长,且润滑油使用量较少。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 )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清单要求管理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库和危险废物暂存库。危险废物需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强化危险废物运输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 |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清管收球作业废渣、分离器检修粉尘、生活垃圾等一般固废,无清管凝液(清管作业为干作业,没有凝液产生)。本工程不设压缩机,主要工艺装置中不含动设备,唯一可能使用润滑油的是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为应急发电使用,润滑油更换周期长,且润滑油使用量较少。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按照《报告书》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文件中应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落实施工期污染物防治措施。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江西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相关要求,全部推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废气排放应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施工期边界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中的噪声限值标准;施工废水妥善处置,避免对外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施工固废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施工期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优化环境减缓措施,避免对评价区内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续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 | 已按照水利管理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顶管等穿越点已按有关要求做好堤岸防护措施;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措施,并已做好施工场地清理、生态恢复和复垦工作。合理设置施工场地和交通运输,远离声环境敏感区域;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夜间和午间时段停止高噪声作业,靠近声环境敏感点管线施工,设置隔声围挡或吸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确保噪声不扰民。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料场、挖方堆场等远离沿线居民点和其他人口密集处,并采取洒水、覆盖和限制车速等措施防止施工扬尘污染。项目部分线路穿越基本农田,结合项目工程建设条件,进一步优化线位设置和工程设计,恢复临时占用农田。施工期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工程部分管线采用顶管方式,管道铺设后,施工产生的土石方就地回填。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强化化学品从贮运、使用到全企业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全厂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设施的检查维护,配套足够的应急物资,特别是有毒有害气体泄露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物资要保障到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须报市、县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应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衔接,定期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 | 合理合规设置安全防护间距,避免并行管线相互干扰;按照有关要求设置截断阀室,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阴极保护系统和SCADA远程监控系统。建立营运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管道壁厚和巡线检查制度,加强管道的安全管理和监测,防范事故环境风险。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制定环境风险管理及应急预案,落实人员,配备应急器材;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环境风险事故,须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