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项目营运期必须实施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沟排入初期雨水沉淀池处理后外排,定期清掏沉淀池;餐饮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同其他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定期由附近的村民清掏作为农家肥,严禁外排;多余部分养护废水、降尘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严禁外排;项目区污水若外排,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表 4 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 | 无 | (1)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沟排入初期雨水沉淀池(容积9m3)处理后外排至项目区外的雨水沟渠。 (2)项目区无生产废水产生,多余部分养护废水、降尘废水经沉淀处(容积9m3)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容积4m3),定期由附近的村民清掏作为农家肥,不外排。 (3)项目区未设置排污口。 | 无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项目运营期必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原料堆场设置顶棚并进行三面围挡,原料堆放严禁超出围挡;破碎、筛分、物料 输送、搅拌、混合等工序设置喷水降尘设施,减少扬尘产生; 水泥储罐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无组织达标排放,项目区无 组织粉尘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0.5mg/m³。 | 无组织粉尘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中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限值 | (1)经过调查,原料堆场设置顶棚并进行三面围挡;破碎、筛分、物料 输送、搅拌、混合等工序设置喷水降尘设施;水泥储罐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无组织达标排放,根据验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运行期无组织粉尘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0.5mg/m³。 (2)派专人负 | 无组织颗粒物;上风向1个点,下风向2个点;连续2天,每次采3个点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加强项目区噪声防治,对生产车间进行围挡隔音,高噪声设备安装减振垫,采用软连接,午间12时至14时、夜间22 时至次日8时禁止高噪声生产活动;项目区进出口设置限速、 禁鸣标志,运输车辆途经敏感点时必须减速禁鸣。 | 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 | (1)通过设备选型尽可能选用低噪声电机、振动小的设备; (2)合理布局,对产噪设备集中安装在车间内远离北侧敏感点; (3)在高噪声设备底部设置橡胶减震垫;减少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从源头降低噪声; (4)风机进出口采用软连接等降噪措施,以减少风管振动,降低噪声; (5)充分利用建筑物隔声、距离衰减减低噪声,生产车间四周设置围挡; (6)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设备故障产生高噪声扰民。 (7)对进行车辆采取限速、禁止鸣笛等措施控制车辆噪声。 | 厂界四周、北侧24m居民散户、西北侧42m兴华小学教师宿舍;等效声级;连续2天,昼夜各一次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项目运营期必须加强固废管理,除尘器粉尘、不合格砖坯及沉淀池渣等回用于生产,严禁随意丢弃;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食堂泔水按照住建部门要求妥善 处置;项目设备维修、保养维护时产生的危险废物应监督维修单位人员及时清运,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规范处置。 | (1)除尘器回收粉尘、不合格砖坯及沉淀池渣等回用于生产,未随意丢弃。 (2)生活垃圾采用环保型垃圾收集桶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集中处置。 (3)化粪池污泥定期由附近村民清掏作为农家肥。(4)无废机油产生。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运营期加强环境风险防范,编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加强设备及污染防治设施管理维护,避免发生环境污染。 | 已经按照环评要求设置了各种风险事故发生的应急物资和设施,运行至今,未有风险事故发生,目前正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上报德宏州生态环境局盈江分局备案。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