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依托现有850m3/d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为“中温EGSB反应器+射流曝气改良新型氧化沟+臭氧氧化+GJS高能离子处理系统+生物过滤”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氨氮、总氮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B等级)标准、蒲城县城南污水处理厂收水标准 | 依托现有850m3/d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为“中温EGSB反应器+射流曝气改良新型氧化沟+臭氧氧化+GJS高能离子处理系统+生物过滤” | 废水总排口pH、COD、BOD5、SS、氨氮、石油类,4次/天,监测2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315车间(冷凝+碱喷淋+水喷淋塔+两级树脂吸附+20m排气筒) |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19) | 依托高浓废气措施(冷凝+碱喷淋+水喷淋+两级树脂吸附(脱附)+活性炭吸附+22m排气筒) | 非甲烷总烃,监测2天,3次/天 | 达标 |
2 | 313车间排气筒(冷凝 +碱液喷淋+活性炭吸附+20m排气筒) | 参考《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 | 313车间排气筒(冷凝 +碱液喷淋+活性炭吸附+22m排气筒) | 非甲烷总烃,监测2天,3次/天 | 达标 |
3 | 两级活性炭吸附+18m 排气筒排 |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61 T1061-2017) | 依托危废暂存间废气处理设施(活性炭+25m排气筒) | 非甲烷总烃,监测2天,3次/天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基础减震、消声器、出口软连接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 | 基础减震、消声器、出口软连接 | 昼、夜各1次,监测2天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控制。 | 本项目采用分区防渗措施,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监理资料,事故水池、危废库、污水处理站、质检中心、供配电室、办公楼等防渗措施依托现有,储罐区防渗已按环评要求进行重点防渗区基础防渗,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10-10cm/s。 罐区防渗层为厚粘土,2mm 厚高密度聚乙烯;罐基础环墙周边泄漏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防火堤采用抗渗钢筋混凝土,变形缝设不锈钢板止水带,穿钢筋混凝土防火堤的管道洞口处应设置防水套管。 315车间为一般防渗,其余区域划分为简单防渗区。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拟建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浓缩残液、精馏残液、蒸馏残液及冷凝废液等液态危险废物,专用容器收集至在建“配套储罐项目”废液罐暂存后,定期送废液焚烧炉焚烧处置;项目运行中产生的固态危险废物(废包装容器、废活性炭和过滤残渣等)分类收集、分区暂存于现有危废库,定期委托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本项目运营期生活垃圾收集暂存于垃圾桶,由园区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本项目固废处置去向明确、处置率达100%,措施可行。 | 危险废物收集暂存后,废液进入现有工程废液焚烧炉焚烧处置,其他固态危险废物存放于现有工程危废贮存间,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厂内设垃圾箱分类收集,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拟建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包括碳酸二甲酯(DMC)、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三乙胺、碳酸二乙酯,主要分布于生产车间、罐区等危险单元。拟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对各要素分别进行了影响分析及措施可行性分析。同时建设单位将本项目纳入现有厂区应急预案,将厂区环境风险防控系统纳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风险防控设施和管理应与园区合理衔接;在建设和运行中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规范操作程序,修编全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依托现有事故水池,同时设立事故废水三级防控体系,确保事故状态下事故废水不出厂 | (1)陕西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事故应急指挥部,并制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健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企业于2023年1月10日已完成应急预案修编,将本项目纳入全场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编号为:6105262023002,预案明确了单位领导及员工在安全生产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对事故等级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制定有相应的预警、预防措施,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制定有严谨的应急响应程序。公司为应对突发的环境事故储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并组织公司员工定期进行环境应急事故演练(见附件10)。 (2)储罐区设56.6×20.5×1m围堰并与事故池连通,各储罐间均设置隔堤,隔堤高0.6m;卸车区设4×16×0.3m防泄漏裙脚并与事故池连通;集液池与储罐配套建设建设1m3集液池2座。 (3)项目依托厂区现有事故池,配套建设有气体报警装置、事故报警系统。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