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脉冲布袋除尘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 | 称量投料处建设,依托现有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NVTT-2023-Y0285:验收监测两天期间,厂界上风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0.251mg/m3~0.288mg/m3,厂界下风向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0.382mg/m3~0.384mg/m3 | 达标 |
2 | 脉冲布袋除尘+二级活性炭吸附 |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执行《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中表5、表6标准;二硫化碳、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表2标准 | 1套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NVTT-2023-Y0285:验收监测两天期间,“脉冲布袋除尘+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后道颗粒物排放浓度均值2.3mg/m3~2.4mg/m3;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均值1.36mg/m3~1.41mg/m3;二硫化碳排放浓度未检出;臭气浓度635~733。 | 达标 |
3 | 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 | 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执行《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标准;二硫化碳、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 1套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NVTT-2023-Y0285:验收监测两天期间,“过滤棉+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后道颗粒物排放浓度均值2.0mg/m3~2.2mg/m3;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均值1.08mg/m3~1.09mg/m3;二硫化碳排放浓度未检出;臭气浓度268~309。 | 达标 |
4 | 等离子+活性炭吸附 | 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执行《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标准;二硫化碳、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标准 | 2套,依托现有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NVTT-2023-Y0285:验收监测两天期间,2套“等离子+活性炭吸附”装置后道;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均值分别为0.73mg/m3~0.76mg/m3、0.85mg/m3~0.87mg/m3;二硫化碳排放浓度均未检出;臭气浓度分别为635~733、268~309。 | 达标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建筑物隔声,距离衰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3类 | 已建成 | 根据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NVTT-2023-Y0285:验收监测两天期间,厂界测点昼间噪声值为55.9dB(A)~57.4dB(A),厂界测点夜间噪声值为46.7dB(A)~48.3dB(A)。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落实各类固废特别是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执行GB18599-202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修改单场地要求。 | 该项目固废主要为预成型、冲切工序产生的边角料;检验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原料使用产生的废包装袋;设备维护产生的废油及废皂化液;废气处理设施产生的废过滤棉、废活性炭、滤尘。边角料、滤尘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不合格品回用于生产;废包装袋厂家回收;废机油、废皂化液、废活性炭收集后委托江阴市锦绣江南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处理;废过滤棉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厂区内设有一般固废堆场1处和危废仓库1处,一般固废堆场建设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危废仓库建设建设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要求,满足贮存要求,具有三防措施,标志齐全。各类固废分类存放,不外排。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控制和管理措施,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在使用、储运过程中的监控管理,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 企业已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厂区内设有1个事故应急池,并配备其他应急物资。 | 已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