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1 | 本项目架空线路建设时通过选用加工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并采取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 |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昼间不得超过70dB(A),夜间不得超过55dB(A),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营运期输变电线路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昼间55dB(A),夜间45dB(A)。 | 本项目架空线路建设时通过选用加工工艺水平高、表面光滑的导线减少电晕放电,并采取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 | 变电站出线、进线侧厂界昼间噪声为50dB、46dB(A),夜间噪声为42dB、40dB(A)之间,本工程架空输电线线路沿线敏感目标噪声昼间监测值在43~50dB(A)之间,夜间监测值为39~42dB(A)之间,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 | 达标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①强化对线路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加强管理,禁止滥采滥伐,避免因此导致的沿线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强对线路维护人员的环保教育,严禁捕猎野 生动物,如在工程周围遇到鸟巢、雏鸟和野生动物,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妥善安置; ②对生态恢复措施种植乔木、灌木,以及人工补种植物要加强抚育,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③按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等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确保工程实施前后项目区域损失与补偿的生物量达到平衡; ④日常线路巡视、检修,塔基维护等作业时,应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⑤在野生动物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结合相关生态管理活动的开展,观察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生态管理活动的开展,对工程周围区域的动物进行调查,以实时了解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⑥定期对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及时修复遭破坏的设施。(环评报告要求) ⑦本项目强化对线路设备检修维护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教育。种植乔木、灌木,以及加强抚育,提高生态恢复效果。完善水土保持等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 ⑧在野生动物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结合相关生态管理活动减 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环评批复文件要求) | 已落实。根据现场踏勘施工后施工单位对塔基临时占地、未固化用地进行了覆土绿化;施工单位对牵张场、施工道路、间隔扩建等临时用地按照原有用地性质进行了恢复。新建塔基周边进行了场地平整和植被恢复。 ①建设单位加强对参建人员的环保教育,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提高人员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管理,禁止滥采滥伐; ②对生态恢复措施种植乔木、灌木,以及人工补种植物要加强抚育,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③现场完善了水土保持等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复垦措施; ④开工前,对工程周围区域的动物进行调查,实时了解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并未发现野生动物; ⑤定期开展环保专项检查,主要针对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及时修复遭破坏的设施。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