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设施名称 | 执行标准 | 实际建设情况 | 监测情况 | 达标情况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进行处理。施工期膨润土体系钻井岩屑经岩屑池暂存,干化达到《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65/T3997-2017)标准,后用于铺垫井场、道路或综合利用。膨润土体系泥浆及聚磺体系泥浆在井口采用随钻不落地收集系统进行固液分离,液相排入泥浆罐循环使用;固相钻井岩屑分离后,膨润土体系钻井岩屑在岩屑池暂存干化达到《油气田钻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65/T3997-2017)中表1综合利用污染限值后,用于铺垫井场和道路;聚磺体系钻井岩屑经随钻不落地收集系统收集后暂存于地罐中,定期拉运就近委托处理。废机油、落地原油、废烧碱包装袋、废防渗材料属于危险废物,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等要求,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委托有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规范化处置,并严格执行危废环境管理计划和危废转移联单制度,建立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台账;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就近填埋场处置 | 开挖应急池、放喷池产生的多余土方用于场地平整;膨润土体系泥浆在井口采用随钻不落地收集系统进行固液分离,液相排入泥浆罐循环使用,完井后拉运至下一口井再利用;固相钻井岩屑分离后,膨润土体系钻井岩屑在岩屑池暂存,经检测满足《油气田钻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65/T3997-2017)用于铺垫井场;聚磺体系钻井岩屑采用泥浆不落地系统在井场进行固液分离,液相回用于钻井液配制,固相排入罐体拉运至巴州山水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拜城环保站)处理;钻井期间产生废机油暂存于井队危险废物暂存间,随井队搬迁至下一口井,同下一口井产生废矿物油一同转运至库车畅源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废碱包装袋完钻后交由巴州联合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置;生产生活垃圾定期拉运至轮南垃圾场进行处置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严格落实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区域内的临时占地合理规划,避开野生植被及保护植物较丰富的区域,严格控制临时占地范围,减少对周围土壤飞植被的影响。敏感区周边施工方案、临时用地布设,应在开工前征求相关管理部门意见,在环境敏感区内不得设置料场,严禁随意丢弃污染物,严禁施工人员捕猎野生动物。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地貌原状,减少水土流失。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不得对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 本工程在施工前期已经划定施工范围,签订征地补偿协议,施工作业面未超过施工范围,施工车辆在已划定区域内行驶及存放,未扩大施工范围;施工道路尽可能选择已有道路,新建道路避开植被密集区行驶;施工过程开挖的土方采取了分层开挖,分层回填的措施,用于井场平整;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对施工队进行了施工前环保培训,保护野生动物,施工期间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面,减少了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及破坏,吐东4井经试油后,该井无开采价值,建设单位进行了封井处理 | 已落实 |
序号 |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1 | 强化环境风险措施。严格按照环评报告表提出的风险评价内容,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储备必要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严格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内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环境保护责任人,落实各项环保措施 | 安装防喷器和井控装置,同时采用随时调整泥浆密度,采用清水循环压井等技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井喷事故的发生;井场设置明显的禁止烟火标志;井场钻井设备及电气设备、照明灯具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井场安装探照灯,以备井喷时钻台照明;在井架、井场路口等处设风向标,发生事故时人员迅速向上风向疏散;按消防规定配备灭火器、消防铁锹和其它消防器材;放喷管线转弯处、出口处用基墩或地锚固定牢靠;放喷管线出口处使用双基墩固定;施工单位编制《吐东4井(勘探井)钻井工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巴州生态环境局轮台县分局完成备案。施工单位负责人按照应急预案中的要求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并进行演练 | 已落实 |